1、斑驳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bānbó,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,花花搭搭的样子。
2、引申为不纯,有瑕疵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、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总总其离合兮,斑陆离其上下。
4、”2、南朝·梁·江淹《青苔赋》:“遂能崎屈上生,斑驳下布。
5、”3、《玉篇》:“驳,马色不纯。
6、”4、《诗经·豳风》:“皇驳其马。
7、”5、唐·白居易《睡后茶兴忆杨同州》:“婆娑绿阴树,斑驳青苔地。
8、”6、前蜀·贯休《桐江闲居作》:“萧条秋病后,斑驳绿苔深。
9、”7、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三:“草树红碧,点缀斑驳。
10、”8、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记》:“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,桂影斑驳。
11、”9、鲁迅《彷徨·在酒楼上》:“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,帖着枯死的莓苔。
12、”造句:老槐浓密的树冠挡住了强烈的阳光,向地面投下一片斑驳的树影。
13、2、太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林间的草地上,显得斑驳陆离。
14、3、由于天气闷热潮湿,老屋的墙壁上长满了斑驳的青苔。
15、4、岁月给枫树坪上的那棵参天大树留下了斑驳的痕迹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