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>正文

马克龙访华替拜登传话;中国风头正盛,印度想服软?克林顿假后悔

来源:吴欣纯Deborah    时间:2023-04-07 20:09:08

马克龙访华表态:不能让俄罗斯垄断对话权力


(资料图片)

4月5日,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,对中国展开了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。关于这次访华,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

第一,马克龙公开表示,欧盟绝不能让俄罗斯独揽与中国对话的权力。据报道,马克龙下了飞机后不久,就直奔法国驻华大使馆,并发表了一番演讲。他在演讲中指出,欧盟与中国的对话至关重要,如果我们欧盟拱手把与中国对话的独家权力让给俄罗斯等欧陆国家,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。

马克龙表示,虽然法方并不赞同中国和平方案的所有内容,但至少中国支持《联合国宪章》中关于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规定,这就意味着,中国是有意愿参与解决冲突的。就算中国的和平方案不是法方的备选项,但它起码也是中国承担责任和努力寻求和平的一种体现,这一点值得法方致敬。因此他认为,中欧对话不可或缺,如果让俄罗斯独享与中国对话的权力,那么将是欧盟的巨大损失

马克龙还提到,近段时间以来,他不断听到关于中国与西方“脱钩”的担忧,甚至有人相信,西方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已经开始了,现在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。但他认为,欧盟不应切断与中国的关系,而且无论如何,他也不愿意相信中欧脱钩的场景将会出现。法国需要主动维持与中国的商业关系,并更大程度地消除法国工业所面临的风险。但消除风险不等于脱钩,在电信等领域减少对中国依赖,和在其他领域增加对华商业联系并不矛盾。

临行前与拜登通话,马克龙替美当说客?

马克龙访华的另一个关键点是,他曾在临行前与拜登通电话。据法国总统府5日消息,马克龙访华前曾与拜登通话,双方同意与中国展开接触,并在访华期间,敦促中国加快促成乌克兰和平。两人还表示,他们希望中国能够为全球北方和南方的团结做出贡献,并为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制定共同议程。

欣纯认为,马克龙此次访华,主要是作为拜登的说客而来,他试图说服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投入更多外交资源,加快俄乌和解进程。同时,受沙伊和解影响,近期中国在南方国家中的威望大增,美法担心中国会利用这种威望,带领发展中国家反抗西方霸权。于是拜登就托马克龙给中国带话,希望中国能够安抚住南方国家,不要继续做动摇西方统治秩序的事情。

另一方面,马克龙访华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。俄乌战争爆发后,原本的欧洲“老大哥”德国影响力一落千丈,各国纷纷指责德国的亲俄外交政策,把欧洲带进了战争的深渊。而德国的经济也因为俄罗斯能源供应中断,而遭到沉重打击,“欧洲经济火车头”的地位不复存在。

这种情况下,综合实力不亚于德国的法国,就非常想要取而代之。但现在的问题是,美国的影响力已经在欧洲占据了绝对上风,各国在脱离德国之后,倒向的不是法国,而是大洋彼岸的美国,这让法国人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与此同时,传统上被法国用来制衡美国的俄罗斯,则干脆利落地倒向了中国,法国这个新晋的欧洲“老大哥”,等于是两头不靠。于是,马克龙就在访华期间提出,必须要维持住与中国的联络,绝不能让俄罗斯独占与中国对话的机会。在他看来,此举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,堵住俄罗斯的东进之路,同时还能够拉拢中国,利用中国的影响力,来平衡美国在欧洲的势力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
事实上,在马克龙访华前夕,法国总统府的一名官员就曾向媒体表示,马克龙希望在访华期间,提出一条新的对华关系之路。这条道路将有别于美国经常采取的对抗语调,同时也会继续坚持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既有立场。这说明,马克龙虽然是替拜登来当说客的,但他并不会完全执行拜登的指示,他只会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,但在对华关系问题上,法国人仍打算与中国加强合作。

印度淡化边境冲突,美国离间计失败
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不只是法国想要与中国拉关系,印度也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淡化与中国的边境争端。据美国《外交政策》杂志报道,最近中国对藏南地区的11处地点进行了重新命名,此举引发印度方面抗议。印度外交部声称,中国命名所涉及的地区,是印度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,重新命名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。与印度的回应相比,美国方面的表态要强硬的多。白宫新闻秘书卡琳·让-皮埃尔周二表示,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承认印度对相关地区的主权,并且强烈反对任何通过重新命名来推进领土主张的单方面企图。

可以看到,边境争端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事情,但美国却表现的比印度还要着急。印度只是表示,重新命名不能改变现实;而美国却直接反对中国的改名举措,还给中国安上了“企图推进领土主张”的大帽子。

美媒认为,印度的回应,其实是想淡化中印之间的边境矛盾。因为边境冲突不只是军事问题,同时还是经济问题。2022年,中国的GDP接近18万亿美元,而印度不到3.5万亿美元;去年,中国的国防预算约为2300亿美元,是印度的三倍之多。如此悬殊的差距,让中国拥有相对于印度的巨大优势。如果爆发冲突,印度显然不可能是对手。而在与中国对峙的情况下,印度与美国等大国的战略伙伴关系,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,印度人心里也没有底。考虑到四方安全对话的成员国,都对中国有着严重的贸易依赖,并且它们也没有与印度签署共同防御条约。因此,印度无法保证它们会在中印爆发冲突时出手相助。

但对于美国来说,中印爆发冲突,则可以起到两败俱伤、美国得利的效果。一方面,中国崛起的部分会被战争打断,中国将被迫延迟收复台湾的时间节点,将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至西南边境;另一方面,印度会在与中国的冲突中遭遇惨败,从而不得不更加依赖美国的支持,并从此心甘情愿地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服务。

这一点,显然是印度所不愿意看到的。因此,印度才会主动淡化边境冲突和中国改名行为的影响,以免中了美国的离间计。

俄罗斯日渐衰落,中印失去“调停人”

对此,欣纯的看法是,印度淡化中印边境争端其实还有一层因素。那就是随着俄罗斯的持续衰落,这个昔日的合作伙伴,可能将再也无法作为中印两国的“调停人”而存在。过去在欧亚大陆上,中俄印三国是实力最强的三个大国。而在中俄印三国中,俄罗斯又是唯一同时与中国和印度,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国家。尤其是印度,一直是俄罗斯军火最大的客户。在中强印弱的背景下,俄罗斯对印度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。像过去几次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,印度都会火速向俄罗斯增购军火,并请俄罗斯官员出面,为中印进行调停。

但是俄乌战争爆发后,局面出现了改变。俄罗斯为优先保证前线需要,无法继续向印度供应足够的武器。同时在西方的制裁下,俄罗斯在贸易和外交领域,也陷入了举步维艰,变得愈发孤立起来。这样一来,印度就很难指望俄罗斯,去继续扮演中印调停人的角色。毕竟,俄罗斯连自己与乌克兰的冲突,都还要靠中国来帮忙化解,并且在经贸领域,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也越来越深,甚至把人民币当成了主要外币来使用。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又怎么可能在中印冲突中,保持最基本的客观和公允?

考虑到这一迫在眉睫的现实,印度显然就不能像过去那样,继续肆无忌惮的挑衅中国,否则一旦发生擦枪走火,将没有任何“和事佬”能够站出来劝阻中国。而美国等西方国家,只会盼望事情越闹越大,让中印斗个两败俱伤。

俄滥用核底牌,克林顿假惺惺道歉

除了依赖中国之外,俄罗斯滥用核底牌的做法,也让印度感到很头疼。《外交政策》杂志近日刊文指出,俄罗斯不断实施核讹诈,其实是该国实力下降的标志。普京宣布在白俄罗斯领土部署战术核武器,只不过是为了分散外界的注意力,让人们不再关注俄军在乌克兰令人尴尬的失败。但这样做的代价是,俄罗斯将无法再像传统大国那样,在国际舞台上既合作又竞争。留给俄罗斯的,只剩下全面对抗一条路

而对于印度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。因为印度向来擅长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,美国若强势,它就倒向俄罗斯;俄罗斯若强势,它就倒向美国。但现在,俄罗斯已经彻底与西方撕破脸,不断挥舞核大棒,叫嚷着要与对方同归于尽。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危险和极端的合作伙伴,印度与其接触的代价将大幅增加,印度将很难继续玩今天亲俄、明天亲美的把戏,只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。

最后值得一提的,4月4日,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采访中,突然表达了对1994年逼迫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的后悔之意,认为如果不是当初自己的这一决定,今天俄罗斯可能就不会对乌克兰采取行动。他还承认,自己对乌克兰如今的状况负有个人责任,他为此感到十分难过。

对此,欣纯认为,作为一个多次陷入丑闻的老牌政客,克林顿在镜头前说谎的本领,早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其所谓对乌克兰弃核感到后悔的言论,真实性是非常可疑的。克林顿讲这番话的目的,应该并不是为了表达歉意,而是想借此凸显出俄罗斯频繁发出核威胁的非正义形象,在舆论上打击俄罗斯的声望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人人服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